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法学园地 -> 法官札记

基层法官有“三累”

发布时间:2014-09-16 11:33:28


  据统计,全国3000多个基层人民法院的15万名法官承担着全国90%左右案件的审判任务。虽然各地区、各法院的情形不尽相同,然而,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,大量案件涌入法院,“案多人少”的矛盾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,为基层法官减负已是近年来全社会的一个呼声。笔者认为,基层法官所承担的重负,从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来看,可分为三个层次:形累、神累和心累。

  形累。执法办案是法院的第一要务,也是法官的工作重心。仅从数量上来看,基层法官年办案可达到数百件之多。这既要合理安排统筹好,又要优质高效办理好,既要保证程序无误,又要确保实体正确,本属不易。而随着矛盾纠纷的复杂化,案件处理的难度加大,法官很可能会面临查清事情难、送达难、调解难、当事人不配合、引发群体事件等因素的困扰,就需要多次开庭、庭务会讨论、审委会报告、多次协调等等,其中也包含了不少“无用功”。此外,基层法官还须参加各类培训、社会活动和会议,这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,使得他们需要承受“五加二”、“白加黑”的工作强度。

  神累。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。当基层法官加班加点成为常态时,必然要有牺牲奉献的精神,就会减少自我调节以及享受亲情、爱情、友情的时间,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精神压力的增大。古人云: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法官并不是单纯的法条“自动售货机”,案情千变万化,当事人也各不相同,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变量因素很多。即便是经验丰富、严谨细致的法官,也不可能不出任何差错。而随着法官办案和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的推进,稍有不慎,就有可能承担各种责任,使得法官必须时刻紧绷案件质量这根弦。更重要的是,基层法官的经济待遇要受地方经济的影响,一般都是参照最基层公务员的待遇,而在政治待遇上,晋升空间狭窄且有限,都与自身的付出是不成比例的,很容易让法官产生失落感。

  心累。法官裁判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立双方彼此博弈的过程,在司法制度有待完善和司法公信有待提升的当下,很可能会滋生对法官办案的人为干扰现象,包括依法独立办案与司法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、遭遇非正常上访及网络炒作等。尤其是少数当事人在网络上的恶意炒作,游离于合法与非法之间,很容易混淆视听,还会形成跟风效应,导致法官明明大量付出,却招致不明真相的网友和群众的嘲笑乃至谩骂。且从证据搜集、身份、精力以及社会舆论等角度来看,法官很难对炒作者追究责任,只能被动应对,甚至就是默默忍受。这些“不该承受之重”严重损害了基层法官的身心健康,打击了他们的办案积极性,削弱了他们的职业尊荣,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作用下,会驱使他们走向畏惧办案的另一端。近年来,有些法官更愿意放弃一线审判岗位到研究室、办公室等非审判岗位工作,可见这种畏惧办案的心态已经不可小觑。

  基层稳则天下安。基层法官们处于矛盾化解的第一线,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。要真正关心和关爱他们,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,从规范权力运行、强化职业保障、科学考核等视角排除不当干扰,在保持适度压力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,用每一个基层法官的法治梦去筑牢伟大的中国梦。

来源:中国法院网   作者:周宏 周陈华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4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